【保定心理医院】陷入焦虑的6种表现

  当今生活压力越来愈大,压力是导致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陷入焦虑会出现这些表现:

长期焦虑的表现

  1、过度担心

  有人说抑郁症是对过去的悔恨,焦虑症是对未来的担心。

  他们容易把一些发生概率很低的事件,转化为经常发生,总觉得自己会出现各种不好的事情。

  广泛性焦虑症的特点就是思虑过多,如果一个人过度担心超过两周,就可以考虑是否患上焦虑症了。

  2、睡眠质量下降

  几乎所有的神经症都会出现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而焦虑症更是如此,失眠最大的问题就是“焦虑”,所以一个人出现严重的焦虑时,最可能表现出失眠问题。

  3、总是处于一种警觉的状态

  一项研究表明,社交焦虑症患者往往存在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类似的重温伤害现象,比如脑海中反复重现以往被人嘲笑的画面。

  这些人总会觉得他人不怀好意,其实这是严重认知扭曲的表现。

  4、缺乏自信,甚至自卑

  一个人越没有自信,他就越容易在困难和问题面前踌躇不前。

  自卑、敏感的根源是在自己内心有个“我不够好”的种子,害怕别人认为你不好。

  如果别人认为你好你就认为自己好,如果别人认为你不好你就觉得自己不好,所以会害怕别人给你负面的反应和评价。

  长期出现精神焦虑的人,大多数都有这样的问题,自卑和自责长期困扰着他们。

  5、总是在脑海里幻想“万一呢?”

  焦虑症患者会不断寻找确定感,而且有时候甚至是病态的。

  对待问题总是需要绝对安全的感觉,常常他已经知道了答案,但他并不真的相信,至少没有完全相信,预警性注意还在不断地搜索“万一……”,他也在不断地防范或否定“万一……”。

  他们会把事情想的绝对糟糕,自己常常可以编导出一部恐怖片了。

  6、认知绝对化,非黑即白

  在《控制焦虑》一书中,埃利斯博士把所有导致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概括为了一种,就是绝对,应该,和必须的信念。

  而这个绝对、应该和必须的信念,在生活中,会有三种具体的表现。

  第一个是,对自己的必须信念

  第二个是,对人际关系的必须信念

  第三个是,对客观世界和环境的必须信念

  当一个人只能用单纯的二元对立思维看待世界时,如果他没有发生不好的事情还好,一旦有不好事情发生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多数焦虑症患者都秉承这样的思维模式。

更多咨询问题